口才词典网 一个专业的口才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最新资讯

龙湖、绿城等对行业的预判,让人心安

分类: 最新资讯 口才词典 编辑 : 口才大全 发布 : 03-24

阅读 :111

上周一(3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数据非常惨烈,量价齐跌,一手房销售额下降了32.7%。地产寒冬之下,行业信心严重不足。地产人都在焦灼中等待,包括很多房企老板也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市场到底会如何发展。‍‍‍‍‍‍‍‍‍‍‍‍‍‍‍最近,去年成绩单比较漂亮的房企,像龙湖、招商蛇口、保利置业等陆续召开了2023年业绩发布会。会上,他们公布了2023年业绩,并对行业未来走向以及他们未来的企业战略进行了说明。明源君帮大家提炼了核心观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趋势判断 预估今年触底,明后年稳中有升‍地产寒冬下,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后市如何。去年到今年,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政策只管一两个月,持续性较差。尤其今年大家期待的小阳春迟迟未见,更令地产人信心受挫。对于今年房地产市场的预判,招商蛇口相对乐观,管理层判断今年市场可能会前低后高。随着政策持续发力,累积的需求有望释放,下半年会有比上半年更好的机会。绿城中国同样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管理层认为,当前房地产还处于逐级下行的阶段,特别是1-2月指标超过行业想象。但也要看到,市场当下出现了一些边际改善,预估2024年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触底。管理层指出,房地产从2021年开始下行,到现在已经下行3年。横向对比香港房地产,历史上比较大的周期性下行,大概下行了3-6年的时间。但内地房地产会受到体制性、机制性,以及宏观调控等可达性因素影响,相信下行期不会持续那么久,今年应该是触底的年份,明后年稳中有升。相比招商蛇口和绿城的乐观,保利置业更为谨慎,其管理层指出,现在2024年面临的市场形势是更加的严峻”,预计今年大概率还是持续筑底。恒隆集团管理层则认为,目前不应随便乐观,但也无需太过悲观。不要自己吓自己。机会总会回来的。虽然这次的熊市比较复杂,因素很多,但不需要太过悲观,机会仍然在。瑞房管理层判断,市场恢复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预计市场调整需要2-3年时间,融资市场会继续疲弱一段时间。‍‍除了房企,贝壳也在此前发表了看法。管理层认为,二手房整体交易量,在二三线城市加速向存量房转型的过程中,还有结构性提升的动能,相信二手市场交易金额总体能保持相对平稳。新房市场上,改善仍是关键,市场仍可能保持震荡筑底的态势。 信心很关键 新房市场真实承载量约在9-10亿方这两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地产人对行业的未来也充满了担忧:都说房地产是夕阳行业了,人口在下降,市场供应也饱和了,未来房地产到底还有得干吗?是不是干脆趁早转行。确实,从销售数据来看,整个行业和房企销售数据下滑都比较严重。龙湖管理层指出,当下地产开发业务下滑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个销售收入的规模,整个新房市场的成交体量从2016—2021年14亿方回到了9—10亿方,所以对大多数开发商而言,销售规模相比2021年之前的高点大概有30%甚至更高的销售收入的下降。二是在过去几年特别是在去年,新房价格出现了一些调整,对开发商而言,如果在2020年、2021年高点拿的地在2022年、2023年进行销售又进行结算,这个利润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万科、龙湖、中海等头部房企仍然坚定看好房地产行业。他们认为,房地产长期需求还在,只不过对房子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变到“好不好”的阶段而已。‍‍‍‍‍‍‍‍‍明源君也认同他们的观点,就好比大家家里都有车了,为什么还要买车?无非是想开更好的车。‍‍‍‍‍‍万科之前判断房地产未来保底是一个10万亿的市场。龙湖管理层则认为,9—10亿方是新房市场的真实居住需求承载量。他们指出,从市场基本面来看,2010—2016年六年间,全国新房住宅成交面积一直维持在9亿方,2016年—2021年连续几年平均的成交面积大概维持在14亿方的体量。从9亿方到14亿方可以看出,这里面有不少投资性需求,后续随着住建部的“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新房市场又回落到9亿方的体量。所以从这个角度看,9—10亿方是新房市场的真实居住需求承载量。现在房地产市场承压式受市场信心未完全恢复的影响,这需要时间去修复。‍‍‍‍‍另一方面,2023年疫情后整个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速,居民的购房意愿、负债意愿仍然还在一个恢复的过程,所以整个房地产恢复过程中,信心非常关键。 现在是保命保本的时候 不要做大的资本支出 这几年房企现金流普遍紧张,大部分房企都停止拿地了。但今年在核心热点城市,土拍市场似乎有所回暖。‍‍ 对于投资拿地,一方面的策略是收紧,因为现在房企最大的问题不是手里没货,而是消化不良,库存太高。‍‍‍‍‍‍‍‍‍‍‍‍‍‍‍‍‍ 招商蛇口管理层就表示,他们今年的投资策略是保持战略定力,要区域聚焦城市深耕。九成的布局仍然会投在10个城市。 另一方面是控制价格。招商蛇口管理层表示,面粉价格的控制非常重要,我们不会盲目追高,而会根据稳健的价格,测算出到合适的面粉价格。宁可错过,不能错拿。只要拿到合适的面粉价格的项目,辅以优质的产品力,会保证项目的盈利水平,这是他们最关注的。 恒隆集团管理层则表示, 现在是“保命保本”的时候,而非寻求大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注意不要做大的资本支出,这个错误可能是致命的。 龙湖这两年虽然一直有在拿地,但非常克制。 其管理层表示,去年在17个重点城市获取了31幅土地,平均溢价率控制在8%,属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今年他们在西安、佛山获取了两块住宅用地,都是底价获取。 未来,龙湖会采取“以销定支”策略,主动把握好投资节奏。同时会严守投资刻度,优中选优。在投资的城市选择方面,依然会高度聚焦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同时也会密切关注政策和市场的变化。 地产新模式下 积极开拓新业务‍‍房地产下行阶段,规模房企纷纷爆雷,基本都停止了投资拿地。但在房地产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型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业务机会点。比如代建、城市更新、保障房等等。‍‍代建业务目前是确定性比较高,投入比较低的领域,也成了当下房企最青睐的赛道。2023年,代建业务迎来一轮爆发。据绿城管理年报数据,2023年绿城管理营业收入,实现了24.3%的增长。规模净利润,达到了9.74亿,增长速度超过30%。比如2022年开始发力代建的龙湖,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取代建类项目90个,总建筑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2023年,龙湖龙智造实现营业收入19.7亿元。据绿城管理管理层表示,当下代建行业存在三大核心业务机会点。一是城投公司兜底拿地后,代建需求爆发。从目前的数据可以看到,城投拿地以后的开工率比较低,在2021、2022、2023年,尤其在最近的这两年整体开工率在20%左右。二是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的代建需求同样巨大。‍‍‍‍‍比如城中村改造估计未来每年产生一万亿新增投资,尤其华南区进度更快、体谅也会更大。‍三是纾困保交楼业务。现在国家推出融资白名单项目,这些白名单项目也会产生代建需求,也是未来一个机会。‍‍对于保障房业务,头部房企也非常看好。‍‍招商蛇口管理层表示,保障房市场底层需求很大,而且因为REITs渠道打开,招商也在积极申请。对于保障性住房也在积极拓展,去年主动到公开市场拿了2个项目,分别位于上海和合肥,大概两年多就会上市,未来会装入到保障性住房的平台里面。而且,招商蛇口还在积极利用存量的商品房来纳入国家保障房体系,帮助公司去库存。在苏州、郑州、天津等城市,已经跟政府达成了良好的合作,这是资源的利用,政府跟企业合作双赢。瑞安房产也认为,未来一二线城市的城市更新领域有发展机会,主要集中在城中村改造提速。 存量时代 房企转型是必然趋势‍‍‍‍ 这两年,头部房企一直在布局多元化业务,当下也是优秀房企转型突破的关键时刻。‍‍‍‍‍ 其实早在几年前,像万科、龙湖等头部房企都已经对战略进行了调整。 比如万科之前就指出,基于单一的住宅开发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必须要在能力范围内做点别的。所以万科从战略上锁定了,未来要“开发、经营、服务并重”。而龙湖很早也提出了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战略。 从目前来看,头部房企开发业务下滑严重,但经营和服务方面的收入有较大增长。‍‍‍‍‍‍‍‍ 比如2023年,龙湖运营+服务组成的经营性收入加一起的收入占比达到14%,利润占比超过60%。 更值得关注的是,去年龙湖两个运营航道商业和长租公寓都实现了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意味着这两个航道不再需要集团或者地产或者融资现金流的支持,可以通过自身经营现金流驱动自身的增长。 而万物云实现营收331.8亿元,同增10.2%;核心净利23.4亿元,同增达29.8%。 招商蛇口几年前定下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领先的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 管理层指出,这个目标2015年提出时是十分正确的。由于住宅市场规模的持续下降,光靠住宅市场难以维持企业长期的发展,因此如今房企普遍面临着转型风险。 客户需求变了 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做出差异化‍‍ 房地产行业分化在加剧,这个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很多地产人也发现,虽然整体市场在下行,但还是有不少房企或项目走出了独立行业。而这些走出独立行情的项目,大部分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产品或服务足够好。‍‍‍‍‍ 所以头部房企认为,只要能造出好的产品,客户还是会买单的。比如现在不少城市推出的改善住宅,击中了客户的需求,去化还是非常快。 当然,当下房地产营销逻辑也变了,比如现在客户更看重房子的居住属性,更多是希望改善居住品质,可是很多一线销售人员的销售说辞还在用老一套,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客户需求变了,产品要跟着变,营销打法也要全部随之调整。‍‍‍‍‍‍‍‍‍‍‍‍‍‍‍‍‍‍‍‍‍‍‍‍‍ 除了好产品,好服务也非常重要,只要一个房企能够做好自己最主要的客户,做出好产品和好服务来,还是可以熬过去的。 此前,绿城就曾经提出过, 绿城的“一号工程”是“最懂产品”,绿城的“一号标准”是“最懂客户”。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下一篇:西安今年计划筹建1万套配售型保障房,如何申请?记者实地探访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对股市影响多大?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